今年景品規模較小,重點集中在以「糖果」為主題的武器系列設計,鮮豔、明亮的糖果,看起來相當美味。
輪盤賭運不佳,想要特定景品,付出的代價不小,所幸還是如願以償。既然入手了,就按照慣例記錄下來。事實上,幻想筆記最初只是想要記錄自己抽到的輪盤景品,拍幾張照片存檔而已,沒想到三年下來,寫了350篇文章!整理之餘,順便進行一次完整的命名考證吧!
共通防具
![]() |
萬聖節共通裝 トリカル |
這稱謂來自於其父名Dracul,當地習俗在其稱呼後加上a,用以表示某人之子;因此「德古拉」(Dracula),即「Dracul之子」,原意是「龍之子」、「惡魔之子」。
德古拉之父原本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龍騎士團的成員,而基督教文化習慣把龍這一類魔物歸類於惡魔,因而有這樣的衍生意義。
至於吸血鬼,很可能都是以訛傳訛產生的傳說。不過現代人為了娛樂,通常不會太認真看待。
女共通 トリカル:
武器篇
光從外觀就能理解,這個「糖果」主題,來自於「不給糖就搗蛋」的萬聖夜習俗。不過事實上萬聖夜(Halloween)是「諸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當晚小孩會打扮化妝,外出挨家挨戶索取糖果。
根據Wiki的說法,萬聖夜最早是來自於英國凱爾特人的習俗,凱爾特人認為10月最後一天是夏冬的交接,鬼怪會在這天出沒,因此凱爾特人會在這天戴面具驅鬼。這個習俗後來被基督教文化吸收,逐漸成為大家熟悉的萬聖節。
輪盤武器名稱,都來自於糖果、甜點。整理如下:
片手武器 ショコラ:出自Chocolat(法語),即巧克力。拆封後得到單手劍和盾。分別是:
- 單手劍 ショコラスティック:Chocolat Stick(混合語源),巧克力棒。造型是巧克力百吉棒(pocky)。直接叫pocky不是更好嗎?
- 盾 ショコラプレート:Chocolat Plate(混合語源),巧克力片。很常見的巧克力造型。
![]() |
雙手斧 ハートフルスマッシャー |
大剣 カカオストライカー:複合字,即「Cocoa Striker」(英),巧克力主要原料是可可(カカオ),至於Striker在這裡,當做武器來看待,翻成「打擊者」比較貼切。合起來就是「可可打擊者」了。
短剣クリーミーコーン:複合字,即「Creamy Cone」(英)。短劍的外觀採用的是甜筒的造型,合起來可以翻譯成「香濃甜筒」。
弓 スウィーティーアーチ:複合字,即「Sweety Arch」(英)。這意思也不難理解,所謂的sweety即甜點和糖果的總稱,可以翻譯成「甜蜜彩虹」。
![]() |
魔導法杖 ミラクルタフィー(奇蹟太妃糖) |
杖 ミラクルタフィー:複合字,即「Miracle Toffee」(英),直譯就是「奇蹟太妃糖」。然而,太妃糖並不是這種紅白相間的「拐杖糖」(Candy cane),不知開發團隊為何要這樣命名。
魔導具 キャンディーベイビー:複合字,即「Candy Baby」(英),這大概是最容易理解的了,外觀就是一顆大糖果,直譯「糖果寶寶」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刺突剣 スパイキースナック:複合字,即「Spiky Snack」(英)。spiky有「多刺的、長尖」之意,而snack則是小吃。刺突劍的造型,很像是小吃攤販裝零食用的一種圓錐型紙袋,通常用過期雜誌紙折成,用來裝糖果或小吃。直譯的話,或許可以稱為「尖刺零嘴袋」。
手甲 バスタードーナツ:複合字,即「Buster Donuts」(英)。光看外觀就知道拳鬥使用的造型是甜甜圈。直譯可以理解為「剋星甜甜圈」吧!
番外篇
另外有一件萬聖節共通裝不用課金,只要參加國戰活動,用5顆金南瓜子或10顆銀南瓜子就能兌換。
也就是說,最慘每個角色只要連輸10場,就有一件共通裝可以穿了。
男生共通裝稱為「ゴーストクロス」,即「ghost cloth」;女生則是「ゴーストワンピ」,即「ghost one piece」。兩件裝備意思都差不多,都是布袋裝。
活動兩週期間,這件一體成型的防禦數值是滿的,所以很多玩家都會穿這件上戰場裝鬼。
穿麵粉袋扮鬼的人還不少,雖然細節和動作有點差別,但遠遠看來大家長得都一樣,打場時可要多留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可能不會即時顯示在網誌上。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