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5/20更新:一般國戰限制時間變動!35分鐘搞定

早在本月初,營運商就放出「戰場時間將會縮短」的風向球。雖然這是營運商自己就能決定更改的設定,但由於事關所有玩家的利益,因此還是多花了一些時間,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玩家的意見與看法。

5/20維修開機後,一般國戰的時間長度設定,將從原來的45分鐘,縮短為35分鐘。新設定的戰爭布告、準備、支配權轉移時間一併縮短。請參考下表:


調查期間我沒空上網所以也沒去填答。然而,用膝蓋想也知道,這一般國戰的時間是非改不可了。過去一般國戰限制時間似乎更長,後來為了追求效率,更改為45分鐘,這一定調就是好幾年沒有更動。

從長久以來,數以萬計的戰場經驗中,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場戰爭,除非有特殊因素,否則都會在35分鐘(甚至30分鐘)以內到達勝敗成立條件,而宣告終結。

歹戲拖棚,45分鐘也嫌太久,不如早點收兵休戰。像是深夜凌晨宣本土場,雙方小鳥兩三隻,進場人數稀稀落落,如果沒有奇美拉的話,就得打滿45分鐘。曾參加過的朋友應該有深刻的體會。

召喚獸新技能實裝

消耗PW: 3。可以讓你玩個沒完沒了......
曾經在召喚獸搞笑活動期間短暫登場的騎士技能:「神聖穿插準備」(ディバインスラストの構え),竟然決定要永久實裝了!

神聖穿插,大家習慣只說大戳,正式名稱一直想不起來。它具有發動硬直長、高傷害的特質,是很多新手騎士愛用技能之一......其實也才兩種技能可用。有經驗的玩家常常能利用這招的特性,在換血時取得優勢,不熟悉的人,就只有被當成肉了。

神聖穿插準備,意思就是準備大戳,但出招半途收回後可迅速移動到有利位置,運用得宜的話,就有很好的欺敵效果。

原本已經陷入冰河期的召喚,會不會因為實裝這樣的新技能而出現奇蹟?像是一堆騎士在前線拼命展示「我準備大戳了喔......收回來。我又準備大戳了喔.....我又收回來。怎樣呀?來打我啊~」

總覺得有點冷啊......。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4/28更新:老東家Bravely Second: End Layer合作活動

FEZ和Square-Enix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一起來賺錢吧(無誤)!

最近連海外線路品質不穩,又缺乏抽輪盤的動機,糟糕的是高齡七歲的電腦偶爾會遇到登入時處理器100%滿載的毛病,就懶得登入遊戲自虐。這也提醒我電腦年事已高,新電腦採購計畫,該動手去做了(已破財。詳見前一篇網誌介紹)

另一個線上遊戲TERA則是因為內容過於貧弱而懶得上線。有趣的是,台版營運商上個月突然吃錯藥宣布推出「韓版設定」,標榜和韓國原廠同步內容,結果又吸引大批玩家搶著嘗鮮。

急就章推出的中文化主程式裝著滿滿的BUG,任務內容、道具說明錯字連篇、各種卡頓、閃退、錯誤、延遲爆PING......不一而足,總之玩久必當無疑。主程式不穩也還罷了,伺服器規劃一樣糟糕。登入人數上限設定不足,排隊等候連線惡夢不斷,玩家怨聲載道。官方似乎缺乏營運專業know how,加開伺服器動作遲緩,相關配合企劃活動毫無吸引力,溝通能力和過去一樣不良,好不容易回鍋的人潮又開始流失。

日版FEZ的營運也狀況不斷。國內連線品質也不穩(與海底電纜無關),每週更新後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毛病,讓人不禁想問:FEZ最近是怎麼了?

廠商有自知之明,除了道歉補償之外,5月初邀請玩家填寫問卷詢問「戰場時間是否應該縮短」的意見(至5/13截止收件)。我雖然沒有填答,但想也知道下一波的改革,縮短國戰時間將會是其中的選項。

新電腦配備整裝測試順利,準備上陣。看看官方這個月到底推出了什麼樣的活動吧!

老東家二度登門:Bravely Second: End Layer

這回合作對象仍是Square-Enix的Bravely Default....的續篇:《勇氣默示錄2》「Bravely Second: End Layer」。故事延續前代劇情,在遊戲系統上則有部分的改良,是任天堂3DS平台上的正統RPG遊戲。掌機遊戲系統與世界觀先不深究,唯一值得關注的就是那三個特別輪盤的景品了。

貼圖材質到底有多模糊,看官可自行評斷。

打開官網細看各種呼應遊戲主人翁的輪盤套裝,還是有點失望。除非你是Bravely系列遊戲的支持者(或想要比基尼泳裝),否則你很難接受這種貼圖品質,儘管看起來已經有努力過了。或許原始人設就是這麼平淡,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你抽到拳鬥士カプカプ手甲,你就知道我的意思。

說到比基尼,這次多了一套名為「兔之夜」(ナイトオブバニー)的異色版可抽,這是少數不受單薄貼圖材質影響的套裝,不過不保證抽得到。手中有閒錢卻不想抽輪盤的朋友,不妨逛逛寶石商店,買一頂配合這次活動的各式新髮型。

多達29種職業,是Bravely Second的特色之一。
如果你連寶石都不想花怎麼辦?那就去參加一些無課金活動吧!首先是長達一個月的爆肝打場收集Bravely Second的職業圖示,一共29種,打完後可顯示在HP血條的旁邊,等於場次進度。有收集癖的朋友一定非常興奮,只是活動結束後這些東西也會一併消失,所以也別太在意。

打幾場湊材料換個大貓頭吧。
為了補償玩家爆肝打場的辛勞,集滿29個職業徽章,可以獲得一個アンネ蝴蝶頭飾,可參加「Bravely Second: End Layer」任天堂3DS版抽獎活動,限額50名。

收集カプカプ活動已經結束,就不再贅言。不過5/13開始的新活動不妨注意:到5/27止,參加一般國戰或大型任務戰爭(即城門戰、砦戰),收集到「戰爭的記憶」一定數量後,在大陸地圖上點選活動圖示就能兌換強化鑲嵌石或期間限定的玩偶頭。

隨著活動的進行,系統部分也做了一些配合改變。像是戰場BGM可以選擇不同的組合,說不定會讓你有另一種全新的感受;另外,戰場上使用的表情圖示,在活動期間內也可以切換為「Bravely Second: End Layer」專屬的表情,相當逗趣。

準備開打...!
我發現官網展示的表情動作圖示可以另行存檔,想私下保留的朋友們,活動結束前不妨去抓下來收藏。

對了,這次也有新兵大支援活動喔!5/27前創角就送「Bravely Second: End Layer」專屬的新髮型和新兵支援包,想要被虐的老鳥也歡迎(誤)。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適合FEZ的電腦配備採購(2015年第二季)

官方和廠商合作推薦硬體,CPU等級已是i7-4790的高水準。

網誌拖了一個月沒更新,其實是為了新電腦。採購新桌上電腦的計畫醞釀已久,延宕至今,2015年第一季結束了才展開行動,其實並非最佳時機。原因是指標廠商如intel、AMD,甚至是微軟,都將在近期內推出下一世代的產品。而舊平台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絲毫都沒有打算故障退休的表現,更何況FEZ又是一款硬體要求不算高的老牌線上遊戲。

想要新世代的電腦硬體,自然是其他因素使然。日新月異的PC單機遊戲,由於投入長時間最佳化、除BUG作業,提升畫質與效能,最終呈現的成果令人驚艷之餘,只有默默掏出你的.......荷包來準備進貢了。

這遊戲就是2015年4月14日發售的《俠盜獵車手V》(Grand Theft Auto 5),簡稱GTA 5。

沒有三兩三,別輕易上梁山。想要體驗目前最高水準的單機遊戲,硬體就得先做好準備才行。用GTA 5作為2015年的遊戲電腦基準來評估,如果過關,那麼FEZ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首先,再度拜訪FEZ Wiki,查詢關於硬體需求的最新情報。上一次我的調查是2011年,經過4年不斷更新,FEZ的硬體需求逐步提高,雖然仍算是親民的規格,但是AMD平台幾乎全面潰敗:

FEZ Wiki上表列的硬體標準(2014.04.09版本)


最低環境
建議環境
電腦廠商建議的硬體
作業系統
日語版 Microsoft Windows Vista SP2 32/64位元
日語版 Microsoft Windows 7 
32/64位元
日語版 Microsoft Windows 8.1 32/64位元
日語版Microsoft Windows 8.1 64位元
CPU
Core2 Duo 2.0GHz以上
Core2 Duo 2.8GHz以上
Core i7-4790
(3.6GHz,TB時4.0GHz)
記憶體
(RAM)
2GB以上(W7/W8.1 32位元)
3GB
以上(Vista 
32位元)
4GB以上(Vista/Win7/Win8.1 64位元)
3GB以上(Win7/Win8.1, Vista 32位元)
4GB以上(Win7/Win8.1, Vista 64位元)
8GB (DDR3 1600)
3D顯示卡
(VRAM)
intel HD Graphic 2000以上
NV GeForce 7600GT以上
AMD Radeon X800
以上
intel HD Graphic 3000以上
NVIDIA GeForce 8500GT以上
AMD Radeon HD2600P
以上
NVIDIA® GeForce® GTX 760 (VRAM 2GB)

硬碟容量
(HDD)
硬碟空間5GB以上
下載程式大約1.69GB
500GB SerialATAⅢ

DirectX
DirectX 9.0 最新版及更新(2009/11/30以後)
網路環境
ADSL 1.5Mbps以上
FTTH 50Mbps以上
資料來源:FEZ Wiki(動作環境篇)


必須留意的是:安裝「Windows10 Insider Preview Build10074 + DirectX9.0c + Net Framework 3.5」平台架構(沒有防毒軟體),人物角色進入首都內,數秒鐘至數分鐘內,100%會被官方內建的防外掛工具XIGNCODE給踢出去,錯誤碼「0xE019100B」。也就是說,目前Windows 10 Preview版本無法玩FEZ。在快樂免費升級之前,請注意這項情報。

2016年6月更新:

Windows 10利用免費升級、大量宣傳,普及率逐步上升。經實際升級後安裝並測試,FEZ能在Windows 10 64位元版下順利執行。但是官方並沒有正式宣佈支援Windows 10。

FEZ Wiki上推薦的硬體配置(2015年4月更新)。

轉換陣營:從AMD到Intel


這是個艱難的決定。從AMD推出Am486 DX-40開始(你沒看錯,是DX-40),我就一直是AMD的支持者。除了Apple、套裝筆電沒得挑之外,DIY自組電腦的關鍵組件,我總是先支持AMD陣營。

在電腦運算能力過剩的當代,少數對硬體有強烈需求的只有遊戲產業,AMD的諸多策略卻一一失敗,不到五年,就把「遊戲電腦」的利基,讓給對手。如果AMD再沒有任何技術上的突破,雖然我的桌上電腦還沒壞,也沒有耐心再等下去了。

不能免俗地拍一堆互疊的紙盒,以資紀念。

這次的遊戲電腦決定轉換到intel架構。intel Core處理器發展已經到了第五代,效能令人稱善,但「內建顯示晶片」這件事讓人很感冒,內顯晶片效能無法滿足中重度玩家的需求,根本雞肋。

如果你真的不要內建顯示晶片,intel也有自知之明,特別開了一道灰色地帶的後門:Xeon E3。

Xeon一向是伺服器等級的中央處理器,E3則是低階型號,腳位正好也是LGA 1150。官方從未公開表態,然而DIY玩家發現,一般消費等級的主機板也能相容Xeon E3,而且能跑出i7等級的效能,卻只要i5的價格(雖然這兩年漲價讓很多人心生不滿)。這就引起很多DIY玩家的注目,特別是那些不想要雞肋的人。

Xeon E3在2015年的最新版本是1231 v3 3.4GHz,使用Turbo Boost時可到3.8GHz。和前一代相比,效能只能算是持平,但還是值得納入採購清單中。

主機板在B85、H97、Z97之間考慮再三,最後決定Z97。雖然不超頻用Z97容易招來譏評,但是需要足夠的SATA 6.0 Gb/s埠,多顯卡的話,也只能先挑Z97了。希望用料別太差,能維持穩定使用三五年就好。

主機板品牌沒有特別偏好,這次選擇的型號是MSI Z97 Gaming 5。最近兩三年,微星似乎是開竅了,致力營造遊戲品牌,宣傳行銷相當成功,新一代電腦玩家對微星已有截然不同的良好印象。

微星主機板設計配色強烈,很適合Gaming主題,唯一讓我覺得不安的是它採用Qualcomm Atheros的Killer e2200網卡,感覺上噱頭大於實質效益。或許過一段時間我會換上我的intel PRO/1000 PT老網卡。

2018.1.27 更新:

快過年了,週末把電腦機殼打開來整理,順便把庫存許久沒用的intel PRO/1000 PT網路卡裝回電腦,重開機後Windows 10順利偵測到新硬體並安裝驅動,沒過幾秒鐘就順利連線了。瀏覽網頁甚至感覺速度變快?(大概是心理作用)。


3D顯示卡:AMD或Nvidia......?


AMD在3D顯示卡市場也踢到鐵板,30年風水輪流轉,最近大概是轉到壞風水了。AMD併購的ATi是我的口袋名單,一直很喜歡它的飽滿色彩演繹,儘管它以難搞的驅動程式聞名,但我使用多年倒是從未遇過問題。

最新一代改名為R7/R9,效能不差,但是高階顯示卡高熱、高耗電的惡名則令人憂心。Nvidia則享有另一類惡名,兩大陣營擁躉者抓住對方小毛病,彼此口水攻訐,好不熱鬧。

這次的採購目標曾經在論壇上引發大戰,那就是有「3.5GB障礙」的Nvidia GTX 970 4GB版本。被定位成「GTX980閹割版」的970,不太可能得到一致讚譽的掌聲,但是就目前的顯示卡效能榜來評估,預算內能買到最好的型號,就是這張。

將來玩GTA 5時,如果調校得宜,有可能將記憶體用量壓制在3.5GB以下,玩FEZ絕對不可能遇到這類問題,所以放心買單。

品牌非常難抉擇,各廠在非公版設計上都有自家方案。微星在顯示卡市場耕耘已久,素享盛名;華碩不甘示弱,也跟進推出了新電競品牌(我買了GTX 960用在另一台PC上);華人創建的美國品牌EVGA更是有7種不同GTX 970規格供玩家選用,最後只好用附加價值來擲爻,EVGA GTX 970 SSC ACX 2.0版本雀屏中選。

買了之後發現有免費巫師3:狂獵(The Witcher 3: Wild Hunt)序號可領,還不錯!

EVGA GTX 970 SSC是超頻版本,運作時脈略高。

下載了專為GTA 5最佳化的350.12版驅動,至於其他不那麼受NVIDIA青睞的遊戲是否也能穩定執行?這似乎不是Nvidia關心的事。用它來跑3D線上遊戲(如台版韓版設定TERA),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錯誤,很難確知是遊戲程式的最佳化工程太差勁,還是驅動水土不服,總之是個惱人問題。

主記憶體:16GB是極限


在Windows 7家用進階版的環境下,8GB算是一般配置,16GB則是極限。因為家用進階版只支援到16GB的記憶體!所以我乾脆一口氣裝滿16GB DDR3-1866MHz。主機板能自動偵測超頻記憶體設定,不用自己調整倒是很方便。

糟糕的是第一次裝好開機時,系統就出現異常。症狀非常詭異:安裝OS、下載更新、玩遊戲都沒問題,一旦關機休息隔夜,第二天早上起來開機必掛。

連續抓蟲兩天,才發現問題出在其中一支記憶體模組上。店家二話不說直接更換新品後,終於順利開機,連操數日沒再出現問題,擺脫無限輪迴的檢修地獄。

為何要買Windows 7家用進階版?因為微軟政策使然(顯然是Windows 10上市前的動作),大概兩三個月前,所有的通路、店家都停賣旗艦版,現在你想買也買不到。未來想要自己安裝多國語言包,最方便的還是Windows 7家用進階版。

至於Windows 8.1?既然Windows 7未來也能直升到Windows 10,不如還是用自己最熟稔的介面環境,穩定才是第一要務。

直升Windows 10家用版後,記憶體上限終於開放到128GB,但2017年記憶體大漲,完全沒有升級慾望。

熱資料用SSD,冷資料用傳統硬碟。光碟機能用多少次?


兩三年前,固態硬碟(SSD)還是高價產品,現在則否。想要打造一台全新的組裝電腦,系統部分直接採購SSD吧!價格與容量的甜蜜點,落在256GB這一級。

SSD目前正是各大小廠商殺紅眼的紅海市場,不想買到地雷產品的人,就跟我一樣指名買intel 530(240GB)就好,對SSD研究透徹有相關知識的玩家,再根據自己的需求考慮其他品牌。我把其他遊戲裝在另一顆SSD上,美光MX300 525GB可說是2017年最划算的選擇之一了。

至於傳統硬碟,現在用來儲存冷資料還是很好用,所以我把舊電腦上的640GB硬碟拆一組下來繼續服役。DVD Combo光碟機?很便宜所以還是買一台放著。裝完作業系統後就不確定它還有多少使用機會了。

鍵盤與滑鼠


照舊。羅技G400S和Cherry MX茶軸的機械式鍵盤、布質滑鼠墊還是非常好用,暫時不會換掉它們。

2016.1.29更新:

日前不小心讓鍵盤喝水,數字鍵盤區enter鍵彈簧回彈疲乏導致連點,不想花太多時間修它就直接讓它退役。新鍵盤仍然是Cherry MX茶軸機械式鍵盤,這次買的是國產的Docky Shine4。敲擊手感很好,有雙色ABS鍵帽及可程式化的發光LED。我對變色發光鍵盤沒興趣,但在暗處有發光顯示倒是很不錯。

滑鼠和布質滑鼠墊都更換成華碩新電競品牌Strix,滑鼠墊「以控制為優先」的布質纖維比追求高速移動的略粗,游標移動速度較慢,但精準、控制力較佳。

2016.11.02更新:

華碩新滑鼠Strix在我將桌機系統更新到Windows 10後問題叢生,開機抓不到滑鼠的機率上升到100%,怪異的是同一隻滑鼠接上筆電則毫無問題。桌上電腦USB端子接觸不良?把舊滑鼠裝回來完全無事。所以責任歸咎桌機或配件?總之舊滑鼠先別丟,G400S先撐一陣子。

下一隻滑鼠還是先考慮買羅技。這次購入的新品是新系列G303,買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沒有多到離譜的側邊按鈕、左右也完美對稱,微動開關手感優於G402。可惜G303的特長12000 dpi對遊戲沒什麼用處。

熱插拔直接換上新周邊,羅技驅動直接偵測到新型號,設定介面也隨之轉換,相當方便。可惜我完全不會用它家的巨集功能,在FEZ中,它就是一隻單純的滑鼠而已。

視聽環境:24吋 或 27吋?16:9 或 21:9......?


遊戲用螢幕也是門學問,有些玩家堅持只要24吋/120Hz更新率的電競專用顯示器,不過我沒那麼堅持,因為我有編修數位圖檔的需求,27吋IPS顯示器會更適合我。

近來也有廠商推出數種適合特殊用途的21:9比例顯示器,很適合用來做影音編輯的專業工作,玩遊戲說不定爽度更高,但是34吋21:9比例顯示器破三萬,價格實在太貴了。

將來再考慮把舊的2.0聲道主動監聽喇叭系統移植到新的遊戲平台上。

補充:準備器材時,赫然發現微星這張Z97 Gaming 5沒有光纖或同軸數位輸出,也就沒辦法接我的老DAC,真是大失策。暫時用主機板上的組件湊合湊合,聽聽看是否真有廣告宣傳上寫得那麼好。

2016.3.30 更新:

使用主機板上的音效晶片直接輸出到監聽喇叭,聲音分離度相當不理想,直接導致音樂、音效變得含混不清,細節消失,和過去的聽感相差很大。

升級的途徑有兩條路:

1. 採購高階內接PCI-E音效卡:這個音效卡市場被螃蟹晶片蠶食鯨吞,萎縮到剩下華碩和創巨兩家,連創巨自豪多年的聲霸卡都有生存危機。唯一長期耕耘有成的廠商,是台灣品牌華碩。能滿足個人要求的Essence STX II,2016年的產品價位帶都至少要6000元,卻沒有試聽管道,網路開箱文可信度不高,讓人猶豫不決。

2. 使用USB DAC:將數位訊號導出電腦主機外再解碼,目的是希望能獲得純淨的類比訊號,再直接送入錄音室監聽等級的主動式喇叭,6吋單體近場監聽非常足夠。
光是在聲音上的投資就足以買一整套全新PC,好處是音響器材不受摩爾定律影響。

自備推力十足的擴大模組,支援各種專業端子。
過去USB DAC的毛病是會耗用電腦CPU資源,接收、解碼晶片處理的訊號也有Jitter干擾,再加上沒有音響業界的調音工程,聲音並不討人喜歡。

我特地尋訪了各種產品,研究數月,最後決定買Micromega MyDAC來當作外接DAC。

這家音響廠商是法國享譽多年的音響老品牌,一向生產高價位音響,動輒數十萬的CD轉盤根本買不起。到了2012年,Micromega才改變路線,發表了迷你音響系列,MyDAC是其中打頭陣的數位產品。

聲音特色是柔美,原本直來直往的數位檔案變得更耐聽了,雖然不追求超高解析度,但是聲音分離度比起內建音效晶片真的是好上太多了!

MyDAC全新品要價12000元,但這類機器不容易壞,我找到二手中古機來當過渡機種,只要半價,表現和新機一樣出色。

安裝上唯一要注意的地方是它的驅動程式相當敏感,要在Windows 10上運作,必須遵守原廠要求的「認證繞道」程序,否則很容易變成磚頭。

即使沒變磚,但是原廠驅動程式相容性不佳。Windows 10環境,一般音樂播放沒什麼問題,但在FEZ激烈國戰下,數十種音源同時發出時,時間一久聲音會整個崩潰,變成一團噪音。解決辦法只有重開MyDAC一途。驅動問題一直到Windows 10 1703(組建15063.608)才穩定下來。

主動式監聽喇叭型號是用了快10年的ESI nEar 06。它雖然不是錄音室最高等級的昂貴機種,但深受DJ歡迎,當年每邊售價8000元(一對NT$16000。沒錯,監聽級喇叭是左右聲道分開銷售的,你高興的話買三隻或七隻來組家庭劇院都可以),不論音質音色、或者推力都不錯,遠勝過3C連鎖店中的萬元級電腦喇叭。

電源供應:650W不會太高嗎?


電源供應是DIY組裝電腦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整個系統的穩定性都靠它來維持,投資最好不要太小氣。高品質電源供應器大多做成高瓦數規格,價位近萬,實在無福消受。退而求其次買個中階產品。單路12V供應600瓦以上的設計搭配我的零組件選配,應該是綽綽有餘。未來大概會再加上一顆大容量傳統硬碟儲存冷資料用。

這次選購的Antec TP-650C是小有名氣的品牌,代工廠海韻也有一定評價。650W只是買個心安,只希望它安分工作五年別鬧脾氣就好。


電腦機殼:低調還是霸氣?


相對算低價位的機殼,重點在於耐看。
這次順便也讓七八年前用的全鋁機殼退休了,嚴格來說機殼沒生鏽也沒壞,但是它看似龐然大物的空間,卻只能裝25公分以內的「短」顯示卡,比鄉民30cm還短......。

逛虛擬賣場四五百個機箱一路看下來,能入眼的設計不多,海盜船和CoolerMaster有些好東西,可惜價位超過預算難以承受。最後挑了一個低調到不行的中型、中價位機殼:Fractal Design Core 2500

簡潔的裝飾線與邊角設計、中型機箱、能裝長尺寸顯示卡是我選中它的重要原因。裝飾線條過多的機殼,看似華麗,久了很容易讓人心生厭倦。

FEZ官網上有幾組日本廠商推薦的套裝電腦,機殼外觀設計並不怎麼低調,霸氣十足。低價位機殼也能霸氣,但是這類產品的老毛病就是開模精準度不佳。經常拆機組裝、鎖螺絲時你就知道箇中差異了。Fractal Design Core 2500這款機殼雖然不是高價位產品,也沒有一整排端子、風扇或發光LED,但是開模還算精準,比起一些號稱全鋁機殼的精準度要好多了。

真要挑缺點的話,它的電源開關觸發有點遲鈍,而且越來越明顯,將來很可能還是要換。

小結:網速還是悲劇


組裝完成後整整測試了兩天才確認穩定,開始下載FEZ的安裝檔。結果......小小一個97.3MB的安裝檔下載到一半竟然卡住動彈不得,最近的連線環境實在是有點無言。

裝完主程式後,開啟Nvidia 3D控制頁面,調整反鋸齒選項,順利登入後進入卡薩多首都,畫面的流暢度沒有話說,GTX 970完全是牛刀小試。只是近日海纜線路狀況頻仍,PING值還無法回到過去首都兩位數的光景。至於新平台表現,只有等待國戰實地驗證了。

台灣直連日本,PING並不高,但加上VPN的負載,只能祈禱PING不要高於100ms。目前使用中華電信的光世代100M/40M,在海底電纜沒被鯊魚咬爆時,配合一個穩定的代理,戰場PING維持在100ms上下,算是堪用。